立體的革命 |
立體派時期 1907-1916 |
《靠 近 藝 點》 |
作品導覽 | 老畢檔案 | 花花戀史 | 畫家語錄 |
《畢卡索傳奇》 | 考 考 你 ! | 拼圖遊戲 | 參考資源 | 本站點滴 |
|
●● 這五位亞維儂街的妓女,被供奉在二十世紀美術史的第一章… ● 畢卡索受了原始藝術及後印象派大師塞尚的影響,創作了立體派,他的朋友們都認為他瘋了。 ● 1906年,畢卡索在羅浮宮看到伊比利亞半島的彫塑展,印象深刻。同年結識的野獸派大師馬諦斯,也曾向畢卡索展示這方面的收藏品。後來,畢卡索參觀了人種學博物館內的大洋洲藝術品,並開始收集原始藝術作品。 ● 也是在1906年,後印象派大師塞尚去世,1907年秋季沙龍舉辦塞尚回顧展。塞尚「移動視點」的觀察方式及「利用球體、圓柱體及圓錐體來描繪物體」的名言(把物體簡化成幾何造形),都啟發了畢卡索,並在他手中發揚光大。 ● 立體派在美術史上是革命性的里程碑,它顛覆了十五世紀文藝復興以來傳統的透視觀念,放棄了在平面的畫布上描繪立體空間的幻覺。它的主要特色是:由不同的「視點」(角度)觀察對象,將不同角度所見到的造形整合在畫面上。因為不同的觀察角度和組合方式都是由畫家自由選擇的,因此它不重視描繪物體的外在表象,而使畫家對「造形」有更主觀、自由的創作空間。 ● 這種造形上(或者說是「觀看物體的方法」)的革命,對現代美術史產生極大的震撼!許多美術史教科書在界定「現代美術」的起始年代時,有不同的探討,如印象派、後印象派(塞尚被尊稱為「現代繪畫之父」)或野獸派等,但都必然同意在畢卡索的立體派之後就「一定」是進入「現代美術」了。如果說二十世紀前五十年的美術界大師級人物多少都受其影響,應該不算過份吧。
|
|
. |
● 畢卡索的「亞維儂姑娘」是立體派的開山之作。布拉克看了此畫,受到很大的衝擊,很快的加入了立體派的陣營,1907年至1914年間,與畢卡索相互影響,對早期的立體派貢獻不小。有時為了表達他們對立體派的研究是共有的,布拉克說:「我決定不應在畫布上簽名,有一陣子畢卡索也這麼做。」他還曾形容與畢卡索「像是用繩索綁在一起的登山隊員。」不過,1914年布拉克入伍之後,兩人便因藝術上的岐見而不再合作。 ● 1908年,布拉克以六件立體派風格的作品參展秋季沙龍,被評審之一的馬諦斯調侃稱為「小立方體」,其中有兩張作品被拒。布拉克不悅地退出展覽,舉辦了一次個展,這被視為立體派的第一次展出。 ● 當時的一位藝評家瓦塞勒 (Vauxcelles)在《Cil Blas》雜誌上嘲諷:「布拉克先生是位極端大膽的年輕人,…他對塞尚風的興趣,…已到著魔的地步。他構造出畸型、金屬化、經過可怕地簡化過的人物…他罔顧眼前的形狀,將一切情景、人物、房舍,簡化成幾何圖形,成為一些立方體。」(妙的是:這位藝評家也曾嘲諷馬諦斯,而創出了「野獸派」的名稱。) ● 至於「立體主義」(Cubism)這個名詞,可能是由莫希斯於1909年4月16日評論布拉克的畫時首次提出。 ● 1911年至1913年間,陸續有一些畫家加入了立體派的陣營,也辦了至少三次以立體派團體為名號的展覽(畢卡索與布拉克並未參加第一次聯展)。其中比較重要的成員包括了:葛利斯 (Juan Gris 1887-1927)、雷捷 (Fernand Léger 1881-1955),格列茲 (Albert Gleizes 1881-1953)、德洛內 (Robert Delaunay 1885-1941)、杜象 (Marcel Duchamp 1887-1968)、維雍 (Jacques Villon 1875-1963)、梅金傑 (Jean Metzinger 1883-1956)、畢卡比亞 (Francis Picabia 1879-1953)等。部份畫家後來開創出其他畫派。至於開創出那些畫派,那又是另一個美術史的題目了。
|
▲TOP | 《畢卡索傳奇》 | 《靠近藝點》 |
2000/01/16 20:38 更新 |
老畢檔案 | 花花戀史 | 畫家語錄 |
考 考 你 ! | 拼圖遊戲 | 參考資源 | 本站點滴 | 版權聲明 |
本站獻給辭修高中美術社。建置中,請指教! @ 藝見箱:胡瑞祥老師 anytime@tomail.com.tw |